饲用甜高粱抗旱,耐涝,耐盐碱,抗高温,植株高大,产量高,含糖量高,分蘖能力强,可多次刈割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,是一种优良的饲草。甜高粱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一些病害影响饲草质量和产量。
在我国,为害甜高粱常见的传染性病害有10多种,叶部病害有细菌性叶斑病,如条纹病;真菌性叶斑病,包括炭疽病、大斑病、紫斑病、煤纹病等;还有病毒引发的高粱矮花叶病;穗部病害主要有黑穗病;茎部病害常见的是纹枯病。
细菌性条纹病
· 主要危害高梁叶片和叶鞘。
· 病斑沿叶脉形成浅红色至浅紫红色条状纹。
· 条纹上可见浅黄色细菌粘液或分泌物。
· 病斑多时形成红色大斑,致病叶变红干枯。
· 高温多雨季节、地势低洼、土壤板结易发病,伤口多,偏施氮肥发病重。
· 种植密度大,通风透光不好,发病重。
· 多年重茬发病重。
· 种子带菌、肥料未充分腐熟、有机肥带菌或高粱秸秆沤制的肥料发病重。
紫斑病
· 主要发生于高粱生长的中后期,危害叶片和叶鞘。
· 危害叶片时出现椭圆形至长圆形的紫红色病斑,边缘不明显,有时会出现淡紫色晕圈。湿度大时出现灰色霉层。
· 危害叶鞘时出现紫红色椭圆形大斑,一般不产生霉层。
· 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,成为翌年初侵染源。
· 苗期即可发病,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,进行重复侵染,使病菌不断扩散,严重时高粱叶片从下向上提前枯死。
炭疽病
· 从苗期到抽穗期均可发生。
· 苗期为害能造成死苗,以为害叶片导致叶枯影响最大。
·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中间红褐色,边缘紫红色梭形病斑,病斑上出现密集小黑点,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。
· 危害叶鞘时,出现椭圆形病斑,后期也会密生小点。
· 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,致叶片提早干枯死亡。
· 北方高粱产区炭疽病发生早, 导致大片高粱早期枯死。
大斑病
· 为害叶片时初期出现中间浅褐色至褐色,边缘紫红色病斑,病斑呈长梭形。
· 早期有不规则轮纹,后期气候湿润时叶片产生黑色霉层。
· 发病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。
·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。翌年孢子萌发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, 可造成较重的为害。
· 常温多雨的年份易流行,引致高粱大面积翻秸。
煤纹病
· 危害叶片时,出现梭形或呈圆形的病斑,病斑中央灰色至浅褐色,边缘紫红色,有时叶片周围还会出现黄色晕圈。
· 病斑两面还会出现大量的霉层,霉层后期消失,变为黑色粒状的小菌核。
· 发病重时导致高粱早枯。
· 病菌以菌丝、分生孢子或菌核在病叶或病叶鞘上越冬。翌年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、雨传播蔓延。
· 一般在7~8月份,降雨次数多,雨量偏大,气温较低条件下或年份,该病发生早且为害重。
矮花叶病
也叫高粱红条病,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,后期发生较重。
田间症状分花叶型、坏死型和混合型 3种。
· 花叶型受害叶呈条状褪色,与正常组织黄绿分明,沿侧脉向上扩展,出现褪绿的小条点,后发展成条斑或成断续的虚线条状。后随病斑扩展,病叶呈淡绿色,夹杂有深绿色的条点或斑块,一般不变红,形成斑驳花叶。
· 坏死型上述条纹变红即成为红条,褪绿斑变红或红条融合即出现红叶。红条部分最后失水坏死。
· 混合型心叶出现红色枯死条斑或扩展成枯死条斑。最后病株矮化或枯死。
黑穗病
· 丝黑穗病在抽穗后症状明显,病株一般较矮,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叶紧实,内有白色棒状物,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。
· 散黑穗病一般为全穗受害,但穗形正常,籽粒却变成长圆形小灰包,成熟后破裂,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。
· 坚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,外膜坚硬,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,内部充满黑粉。
纹枯病
· 纹枯病是高粱种植期经常发生的病害,发病后在近地面的茎秆上先产生水浸状病变,后叶鞘上产生紫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病斑。
· 在生育后期或天气多雨潮湿条件下,病部生出褐色菌核。
· 该病也可蔓延至植株顶部,对叶片造成危害。发病重的植株提早枯死。
甜高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症状,可以根据上述图片和描述信息诊断是否是常见的传染性病害,然后对症下药,早发现早治疗,避免更大的损失。
除了常见的传染性病害,一些生理性病害也会造成甜高粱生长发育不良。
缺氮
植株生长缓慢,茎秆细弱,叶片变窄,叶色发黄,根少且根系瘦弱,生育延迟,穗粒较小,米质变差,产量降低。早期缺氮不易察觉,只有幼苗呈浅黄色时,才能发现。
缺磷
植株叶片变窄,呈暗绿色,着花数减少,开花结实延迟,根系发育不好,根少且短,植株生长变慢,造成贪青晚熟。
缺钾
叶中心部暗绿色,叶尖、叶缘出现部分黄化或坏死,黄化及坏死部分与健康部之间具明显界限,叶片呈褶皱弯曲状。
缺猛
植株生长缓慢,出现明显的失绿症,叶脉间具红褐色的色素带。
缺硫
叶脉间变黄,晚秋茎基部变红,多沿叶缘逐渐扩至整叶。
缺铁
下位叶变为棕色,茎秆、叶鞘变为红紫色,新长出的嫩叶出现缺绿症。
药害
在甜高粱上直接喷有机磷农药后,或药剂随风飘移至高粱上,起初在叶片上产生红褐色斑点,后斑点迅速扩大相互融合成大斑块,致全叶焦枯,全田似火烧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