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态特征
又名碱草,直穗大麦草。野生种分布于蒙古、俄罗斯、日本、朝鲜、土耳其、印度及中国的东北,华北和西北地区。披碱草是披碱草属中适应性极强的多年生牧草,它最突出的优点是产量高,易栽培。因此,目前在北方干旱草原地区栽培最为普遍,在牧区生产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。
披碱草具有强的的须根系,多集中在15-20厘米土层中,茎直立,疏丛,株高80-150厘米,叶片披针形,长10-30厘米,穗状花序直立,较紧密,长14-20厘米,每穗节含小花3-4枚,通常为二枚孪生。二颖等长,披针形。外稃背部披短毛,芒长1.2-2.8厘米。颖果长椭圆形,深褐色,千粒重2.8-4.0克。
适应性及利用
披碱草的适应性比老芒麦强,其表现为抗寒、耐旱、耐碱、抗风沙。披碱草抗寒性强,冬季温度达-40度时能安全越冬,在我国东北,青藏高原种植均能安全越冬。披碱草抗旱性极强,在土层5-25厘米含水量仅有5.1%时,仍能生存。披碱草对碱性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,可以在微碱性和碱性土壤中生长,在PH值7.6-8.7的幅度内发育良好。
披碱草是短寿命多年生牧草,其可利用年限和老芒麦基本相同,栽培第二年产草量最高(100%),第三年为84.8%,第四年为76.4%,第五年为26.5%,因此披碱草一般只能利用3-4年,以后产量急剧下降。披碱草苗期生长缓慢,播种当年只有少数枝条抽穗,开花,第二年才能充分发育。披碱草产草量和产籽量比较高,在北方干旱地区栽培,一般亩产干草200-400公斤,如果具备灌溉条件,可达500公斤以上,比老芒麦稍高。披碱草种子产量一般亩产可达50-100公斤,水肥条件好,可达150公斤以上。
栽培技术
田间管理:披碱草苗期生长缓慢,易受杂草侵害,可在分蘖前后中耕除草一次,也可以用化学除草剂消灭杂草。在拔节和刈割后要及时灌溉和中耕松土,并结合灌溉追施速效肥。披碱草常常发生秆锈病,发病时叶、茎和颖上产生红褐色粉末状疮斑,后期变为黑色,可用敌锈钠、代森锌、石硫合剂进行防除。披碱草每年可割草1-2次,在干旱、土壤贫瘠的情况下,一年只能刈割一次。